建筑智汇
当前位置:建筑智汇 > BIM > 正文

BIM现状分析及总结,未来该何去何从?

十年BIM实践应用,告诉我们一个共识:

BIM已经并将继续引领建设领域的信息革命。

伴随着BIM应用点的逐步推广,

建筑业的传统架构将被打破,

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架构将取而代之。

一、BIM技术在中国推进历程:六波发展浪潮

第一波:引进与布局

国外BIM软件厂商在中国开展推广、国产软件厂商布局技术研发与市场培育

第二波:第一轮创业热潮

BIM软件厂商从事培训及技术支持的员工创业,开展bim咨询与培训教育业务比如Autodesk公司的软件培训与技术支持人员。近水楼台先得月,在BIM咨询及教育培训业务市场井喷的前些年,第二波做BIM的人,为BIM技术的普及与推进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波:设计院与施工单位试水BIM

在BIM咨询单位与软件厂商的技术支持部门的支持下,对先进技术敏感的设计院与施工单位开展试点项目学习引进BIM技术。

第四波:第二轮创业热潮

由于BIM咨询业务及教育培训市场的井喷,在BIM咨询团队、设计院、施工单位得到锻炼的技术骨干成员及商务能力优秀的员工选择了独立创业,BIM咨询团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同质化竞争严重,价格战愈演愈烈。

第五波:行业协会与主管部门介入主导发展

各种BIM协会、BIM联盟纷纷成立,开展竞赛、资格认证、教育培训、技术研究、标准制定等方面活动,寻求获得对BIM技术发展与推广的话语权,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第六波:行业“被BIM”

因为前面一批试水BIM技术的设计院、施工单位获得了技术优势,同时越来越多的业主认可了BIM技术的价值,其它设计院、施工单位纷纷被迫跟进学习与引进BIM技术。

二、设计阶段BIM推广现状

1、应用BIM技术创收渠道有限

中国的设计院未打通设计周期,在设计周期中所处的分工地位不高不下,向上无法占据高附加值的设计内容,向下无法占据直接指导施工的深化设计内容,经营领域狭窄、腾转空间有限,难以通过BIM技术的应用来创收。

2、推广初期降低工作效率,投入成本不低

BIM技术的推广会引发设计作业模式的转型,在推广前期会降低工作效率,而且软硬件的购买及人才培训、试水项目产生的试验成本等,提高了设计院的运营成本。

3、专业化设计院品牌的缺乏增加了BIM应用的成本与难度

大多数设计单位过于强调生存,专业品牌建设意识低下,设计领域过于广泛,无法在特定的领域积累起足够的设计资源与知识经验来逐步降低BIM技术实施成本。

4、建筑行业工业化水平的低下

建筑工业化水平低下也一定程度提高了设计资源的积累难度,进而提高了BIM技术在设计院的实施成本。

5、设计费用低廉

限制了设计院的设计质量和设计深度,在这个情况下搞BIM应用的意义不是很大。

由于设计质量不高和设计深度不足,导致到了施工阶段设计需要大量调整并进行一定的深化设计工作,在这样情况下,利用bim技术发现设计问题就变得意义不大了。因为到了施工阶段增加了大量设计信息和做出变更调整后,前期的优化改进工作就成了无用功。

6、业主做决策的随意性

BIM的基本理念,是用虚拟设计来指导、控制、计划好现实施工。这个基本理念决定了,一切设计意图都要在设计阶段定下来,越往后期,变更造成的成本越高。 即使是在二维时代,变更给设计方造成的工作量也是巨大的。在三维设计方式下,在精细化建模设计方式下,设计变更造成的工作量更是呈倍数增加。

7、功利性的社会环境,不能为追求设计质量的技术人员提供生存沃土

对技术较真的人群是否足够大,是BIM技术是否能够得到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高速发展的经济大环境下,社会需要的更多是会经营或者是会专营的技能,而不是最基础的技术本质。

8、BIM相关规范与标准的缺乏,制约了BIM技术的推广

BIM相关规范与标准的制定,技术门槛较高,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比较大,不是中小型设计单位有能力做的事情。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力量进行 研发制定。但是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体制下,让大型设计院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是不现实的,而且各家设计院设计制定的规范与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做改进优化不 具备推广的价值。

9、BIM软件的设计成果目前无法对应政府主管审批部门熟悉的规范格式

政府主管部门的工作模式停留于二维CAD模式,使得设计方BIM方式下的工作成果难以满足主管部门的要求。比如消防审核,公安消防部门这一关就过不了。对 于中国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来说,作业模式改变的驱动力来自于上一级的行政命令,而不是社会需求。而社会需求要能促发中央一级的变革,这个周期是非常之长 的。公安消防部门会说,啊,BIM时代了,我们要开展技术研究探讨BIM模式下的消防审核办法和技术手段吗?似乎很难。

三、BIM技术在施工阶段应用现状

1、国产软件厂商懂中国工程实际,但是精细建模能力还不够强大

2、国外的软件厂商精细建模能力强大,但与中国工程实际的结合有一个磨合期,同时会遭遇来自规范、标准、管理模式方面的阻碍

而精细模型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BIM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最核心最根本的价值就是降低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成本。这导致施工单位如果采用国产BIM软件,那么模型的精度就要差一些,采用国外BIM软件,那么模型的可用性就要差一些。

3、施工单位的项目挂靠及劳务分包管理模式,是BIM无法渗透到生产一线的根本原因

BIM无法渗透到生产一线,那么精细化建模就没有意义,精细化管理就是空话。

4、由于变更频繁的原因,“计划式施工”与虚拟指导现实的作业方式无法得到贯彻

变更频繁使得BIM模型的维护成本高,并且模型价值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5、“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的盈利模式制约了BIM技术的推广

“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盈利模式,决定了施工单位必须努力去寻求信息不对称,主观上就必须去人为制造“信息孤岛”,这是违背“BIM精神”的。为了寻求与 外部的信息不对称,靠不透明来挣钱,施工单位内部也无法做到信息透明,大量的信息都储存在了施工单位管理岗的大脑。

6. 设计与施工的割裂,使得设计模型在施工阶段还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由于设计与施工之间的BIM应用还没有建立好对话机制,导致设计的BIM模型在施工阶段还无法被有效利用,需要施工阶段根据设计蓝图进行翻模来建立为施工 服务的BIM模型,对于大一点的项目来说可能无所谓,但是对于中小型项目来说,施工单位可能负担不起这个重复建模的成本。这也是为什么目前BIM的应用局 限于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原因。

四、BIM技术应用的几点思考

1、施工单位很多时候只是为了用BIM而用BIM,距离实现BIM运用的初衷相差甚远。不过地铁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使用BIM进行综合管线排布确实能省些精力。

2、就拿造价的来说吧!!基本上马上要替代了!传统造价软件公司开发的插件基本上能替代传统的造价算量软件了。在这个思路下,传统造价软件公司,致力于造价员来建模,把这个模型用于数据共享,用来实现BIM,反正没有BIM造价员也是要建模的。

3、大部分设计或者开发公司对于BIM接受能力很快,而对于施工单位本身技术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有很长的时间学习应用现场并且适应新的管理方式。

BIM技术只是一个工具,真正实现BIM的意义是一个全过程工程管理的模式,是以一种信息化的工作流程和模式来对建筑行业进行信息化升级,提升建筑行业的工作效率,而不是单单的一个模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建筑智汇 » BIM现状分析及总结,未来该何去何从?

赞 (1)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